行车注意的一些事项
行车前的安全检查
还是爆胎问题引出的题目,这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你说你是新车?我们手里有5000公里不到的新车爆胎,至于车型我不方便在这里说,但可以透漏是**公司十万元左右最普通的家用车;除了出行前检查轮胎,还有机油问题、润滑油问题、降温液问题,甚至雨刮和玻璃水也要仔细检查,我们曾经下班时坏了雨刮,邪门,偏偏是左雨刮,那天又正好是雨夹雪,可想而知我们那几十公里的路是怎么回的家!不堪回首啊,这是高速公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幸亏我们是警车又熟悉路况,打着双闪和警灯就这样歪着脖子开车坚持下了路,要是换了别人,要么受罪,要么就容易出危险了。回到家后检查车辆,原来是雨刮连杆掉了一个螺丝,一毛钱都不到的维修成本造成了多大的麻烦和隐患!
高速公路的标线、标牌和警告
相信很多经常上高速的司机朋友都会发现高速沿线不时会有这样那样的警告标语和警示灯,我以前没上高速干的时候也是没有在意这些东西,但干了这几年才深深感触,那每个“事故多发路段,请谨慎驾驶”,当您在路上见到类似的警告标志时,一定要有意识的降低车速并保持车距,同时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
尽量避免夜间行车
在我国目前的现实里,这是一个全国普遍的规律:夜间行车的大货车数量要远远多于白天在路上跑的。在我们这里,光说大货车,白天与夜间的比例能达到1:5甚至更高,晚上巡逻时左边是一溜白灯,右边是一溜红灯,一边一串看不到头,这曾经让我们困惑过,白天视野又好,车流量又小,为什么这么多的货车要昼伏夜出?以至我们经常为处警彻夜不眠。后来通过和当事司机聊天才知道,白天要装卸货物、维修车辆、办事找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路政、超限和交警白天都在路上,晚上行车麻烦更少!这就造成晚上是各种事故的高发时段,作为小车的司乘人员,在晚上行车,流量大、密度高,跑着“不爽”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忙了一天的大车司机大部分涉嫌疲劳驾驶、更有证驾不符、违法驾驶等大比例牵涉其中给行车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大车的座位较高,高速公路的**隔离根本挡不住对面射过来的一串车灯,大车司机几乎是在半眩目的状态下开车,你愿意一路上和这样的司机们一同驰骋吗?
超车时多用闪灯提醒
高速公路速度快,噪音大,你的车喇叭前车根本听不到,超车时还是多切换远近闪灯提醒一下对方更有用;而且,当你发现行车道内有两辆以上大货车前后距离比较近时,超车时你就要提防后面的大车突然变道超车,那时如果你正好跑到他旁边,那可就真要听天由命了,相信我,那些变道超车的大货车在变道前能有一半在观后镜里看一眼的就算阿弥陀佛了,更何况你是小车,不容易被发现且车速更快。而且,晚上超车时,不要一直用远光灯,在你距离被超车辆尾部贰、叁佰米时最好切成近光灯,这样前车才能更好的判断你与他的距离从而不会误判,要知道,在路上让其他车辆更清楚地看到你,与你是否能清楚看到对方是同等的重要。说到这里,想起在市里经常有晚上不开车灯或者打着远光会车的摩托和机动车,他们自认为自己能看清路面和其他车,而别人是否能看清他们呢?那都是一些自私而且毫不体谅别人的人,我一直很鄙视这些人。
非紧急情况不要占用紧急停车道.紧急停车道,顾名思义是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的车道。
保护现场?保证安全!
我们大队管辖的高速路段约170公里,从前事故一直是一个点三班倒,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加及为了快速出警(有时早到现场十分钟可能就能救回一条人命)我们分成了两个事故出警点各辖一段,可就是这样,在自己的辖区转一圈也要两、三个小时。有时经常接到这样的事故报警:双方发生了简单的刮擦或追尾,事实无争议、无人员伤亡、财损不大、车辆能够移动,可无论我们怎么在电话里劝,双方当事人就是不肯将车移到路边!一定要我们到现场“照相”后才肯动车!七八十公里呀!最快也要四十分钟一个小时!有时为了百十块钱的损失,两个车横在路面阻塞通行致使堵路达十余公里!碰到这样的司机,我捶他的心都有!你为了自己的些微利益,不听交警的劝告一意孤行,如果你的车辆滞留路面引发二次事故怎么办?如果你的车辆滞留路面,致使后面堵路造成事故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再发生事故,所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一定会大于你的小事故,到时,后面的事故当事人如果起诉你,虽然你可能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你百分百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高速公路发生财产损失轻微的事故,如果无人员伤亡、双方对成因无异议,且车辆具备移动能力,一定要将车辆移动致紧急停车道内停放,现在的人们几乎都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可以在动车前用自己的手机将原始现场拍两张照片,当然,最好能在电话里和当班民警沟通,放心,碰到这样的“移动现场”,高速事故交警一定不会难为你的!
发生事故后
当然,前面说的只是简单的小财损事故。如果你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大的财产损失事故甚至伤亡事故,你是一定不能动现场的(抢救伤员除外),这时就牵扯到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了:设置警告标志和电话报警。在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车辆无法移动的,一定要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外设置警告标志,且人员要转移到公路护栏外。记住:一定是一百五十米外,如果因为你设置的警告标志达不到这个距离,致使发生二次事故,那么我们事故民警是一定会在二次事故中给你划责任的,最起码也是次要甚至同等!可惜的是,凭我在高速公路上这几年的实践,没有一个当事人会“舍得”将警告标志设置到位,真的!没有一个!能在车后五十米以外设置标志的就令我刮目相看了!还记得去年夏天的午夜,我和队上的一个老同志巡逻回单位的途中,在对面半幅的下坡行车道内发现一起刚刚发生的交通事故,两辆大货车的四五个当事人就“若无其事”的或倒或躺在事故现场后方的路面上,唬得我俩赶紧连劝带赶得将人弄出护栏外,前后也就三五分钟,就又有一辆大货车驶过刚才躺人的路面在我眼前三四米的距离撞上了事故现场!当时的腿说不软真的是假的,如果我们不是路上偶遇,而是接到当事人的报警电话才出现场,那么车后的这四五个人会一个不剩!当然,如果你的车辆没有三角警示牌或锥桶,你也可以将色彩鲜艳的旅行包或机油桶甚至路边的树枝等等拿来借用,可是千万不要搬石头哦!那性质就变了!说到报警,经常有当事人发生事故后,第一个电话打给老婆孩子,第二个打给朋友,第三个打给保险公司,等到想起报警,距离发生事故已经个把钟头了!如果因为这样发生二次事故,对不起,你一样要承担二次事故的法律责任!发生事故后,设置警告标志、人员转移到路外、及时报警这三样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规范致使加重事故后果或直接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当事人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放心,保险公司的报警时间限定在48小时内,你就是第二天再报也来得及,干嘛一定要在险象环生的现场避重就轻?
不要在高速公路上丢弃废物、行人不要上高速
这两条是相辅相成的,怎么,不理解?我们这里每天都有路外的穷苦村民上路捡空的饮料瓶,赶也赶不完,你从这头把他撵下去转个圈他又从那头上路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我们大队每年都有三五起无名尸案件,说它是无名尸,是因为现场没有肇事车辆,也有的大货车夜间根本就不知道刮擦或撞上了行人,现场只有残缺不全的碾碎的压扁的尸体,有时男女都无法分辨,只能经DNA检验。至于撞伤的、撞残的每年都有几例,究其原因,就是您从车窗外扔出的那一个个饮料瓶,砸坏了来往车辆还是小事,我相信被砸得一定也不会放过你,可是就用那一个个小瓶子去换一个虽不富裕但却鲜活的生命,您于心就忍吗?当您摇下车窗抛弃废物时,您可能就是一个间接的杀人凶手!
过往的乘客朋友,不要再上高速公路上拦车、搭车了!还有那些上路捡空瓶和煤块的人们,当高速机动车撞上人体时,人真的会碎的!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年冬天夜里一点多,我在路上守在一具无头尸旁,昏暗的车灯中地方上太平间的老王拎着找到的一个女人头走向我的镜头,开始我们还怀疑是谋杀,经县市两级法医及刑警队联合尸检,最终证实该人体是被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背后,致使颈部撕脱后飞出一百多米远,后来证实那个老太太精神不太好,收费站的监控显示她确是一个人走上的高速,至于她要干什么,谁也不知道。至于路面被多车连续多次碾压的尸体我见得太多了,以致我们常常要用铁锨和麻袋来为他们收尸,你想象不到一具人的尸体散落在10X80M的路面上是一个什么情景,你也感受不到那种新鲜的破碎的尸体是一种怎样的气味,那是自然界中你永远也闻不到的,我永远也不愿再见!再闻到!
安全带保安全
高速上...坐在后座的人一定要系安全带!...这个往往是很容易忽视的问题....亲眼见过一辆SUV在高速翻滚...司机因为系了安全带没事...后座上的两个女孩被甩出...当场死亡!太恐怖了!现在..只要上高速...强令车上所有的人系安全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司乘朋友很不以为然的问题。诚然,在地方上开车尤其是城市道路,我个人观点安全带的作用大部分是应付交警,实际作用并不大。而在高速公路上,系与不系安全带却会在事故后果中产生天壤之别。我出现场的2007年度的事故中,我印象中最少有两起小车单方造成的死亡事故都是没有系安全带引起的,其中一起是辆帕萨特自翻,车上只有司机一人,如果他系上安全带的话,我个人认为最多是轻伤,法医鉴定为颈椎骨折致死,全是翻车时身体不受限制运动造成;第二起也是小车单方,在高速行驶时前轮爆胎造成车辆失控多次撞击道路护栏,共有司乘两人,司机系了安全带毫发无伤,而副驾驶上的乘客因为没系安全带,且在放倒的座位上斜躺着休息,结果在车辆失控打转时被从后风挡玻璃处甩出车外致死。
高速路上必须集中精力,不能接打电话,不能想事而思想开小差
千万不能赌气开车-------大忌!!!多谦让!!!
【温馨提示】:
石家庄学车网分享最实用的学车心得,汇聚最全面的石家庄驾校学车信息,帮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校。
更多的石家庄驾校学车:http://www.0311xc.net
我们会为您推荐最适合的驾校,让您选的明白,学的舒心!
团报咨询QQ:1599765256 报名热线:0311-80801909
随机阅读
涨价后的哥为何晚高峰仍不出车:打车人少
北京街头,蓝色的计费标志已经取代了原有红标。
半个多月前,北京调整出租车价格标准,新价格为“13+1+2.3”的模式,即3公里以内起步价从10元涨为13元,燃油附加费每运次1元,每公里租价涨至2.3元。其中,高峰期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调价目的之一就是让出租车司机在早晚高峰更有积极性出车运营。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在早晚高峰时段,数千辆出租车停运,只为躲过早晚高峰期,原因在于等候每5分钟,加收1公里租价,即2元。涨价已半月有余,北京所有出租车也都已换上写有“2.3元/公里”的蓝标。调价后,是否仍有出租车早晚高峰停驶?停驶的原因又是什么?记者在上周的晚高峰时段,探访被称为的哥聚集地的马甸桥、德胜门桥、健安西路实地调查。
健安西路
只是休息不是躲避高峰
下午4点45分,北三环外健德桥西南向,十几辆出租车不规则地停在路旁。有的出租车上挂出了“暂停”的字样,司机已经不见踪影。有的出租车驾驶座位放倒,车门敞开,司机斜靠着已经入睡。
在健安西路与马甸东路的交会点,十来个的哥聚在一起,四个人打着牌,其他人围成一圈关注着牌局。自健安西路与马甸东路交会点向西,十米左右的道路两侧,停满了出租车。其中,不时“插队”的私家车显得有些另类。一辆出租车从西驶来,一直到健安西路的道路交会口,仍未找到停车位,加速穿过路口继续寻找停车位。
“这儿没警察管着,车可以随便停。再就是这里有小饭店,大家在这吃个饭,休息休息。不是为了躲晚高峰,我这吃完了就要出车了。”一位司机说着话拉开车门,拿出茶杯后,径直走向了路口的牌局。
晚上5点半,健安西路上停驶的出租车,沿道路两侧自东向西排开,有近400辆出租车在此停运。张宁在健安西路附近工作,他发现到了上下班时段这里密密麻麻停满了出租车,“我一直在想,这些车怎么不趁着高峰时段打车的人多赶紧去挣钱?后来知道是因为堵在路上不挣钱,他们才选择在早晚高峰不出车。但是现在涨价了,堵车一分钟都要一块钱了,他们怎么还不出车呢?”
一位司机表示,在这里等候的多是24小时的双班司机,他们将车加满了油,等待双班司机接班,“一般交车都是选择在五六点钟,以前是为了能躲过晚高峰,已经形成规律了,到这个时间就不出车了,在这睡一会儿等着交班。”
“涨价之后,路上打车的人没有以前多了,在交车的这个时间段上,要是没拉到乘客,再堵在路上,那多赔啊。”一位刘姓的哥说,他和双班司机都会在交班后仍旧在健安西路等候一段时间,等过了晚高峰再出车,“过了那段时间,速度能跑起来了,一分钟挣的何止一块钱。”
马甸桥
约150辆出租车停驶
健安西路向南800米,马甸桥下,出租车司机已经越聚越多。一位的哥急促地按了几下喇叭,想要叫醒另一位的哥,“您往前挪挪,给我个地儿。”
道路两侧横七竖八地停着出租车,树荫下,几位的哥聚在一起玩着“扎金花”。一位居民说,马甸桥附近已经成为的哥的聚集地,每天早晚高峰“停的哪哪都是出租车,打牌、睡觉、聊天,有的时候上午10点了,还有许多司机聚在这没走呢。”
晚上6点,在马甸桥北侧的丁字路口上,聚集了约有150辆出租车。许多出租车司机直奔路边小吃店,店中就餐的多是身穿制服的出租车司机。
涨价对于的哥张师傅来说是一个刺激,涨价刚刚开始时,晚高峰时他也不再躲避,而是上路主动出击。但是在一次经历后,他仍旧选择躲过晚高峰。“以前是车堵在路上,我们着急抱怨,人家乘客不怎么急,5分钟才跳两块钱。现在车堵在路上,轮到乘客着急了,两眼直盯着计价器,而我们不着急了。不过,我遇到一个乘客,太堵了忍不了,交钱下车了。变成我自己在路上堵着,蹭着走。我不仅不挣钱,弄不好还赔了。自那以后,我还是等过了高峰再出车吧。”
在31岁的的哥小刘看来,涨价后许多人不接受一分钟一块钱的计价方式,提前下车,这样的结果,让本来想在早晚高峰多赚些钱的的哥也变得越发犹豫。
小刘发现,“现在不仅短途的客人少了,在早晚高峰期的活也开始变少了。我选择不挣那份钱,也不上那个火,与其堵在路上找活儿,还不如早晚高峰停运、交班。”
德胜门桥
停驶出租少了一半
晚上6点半,北二环德胜门桥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湿热的空气中裹着汽车散出的热浪,更让人感到烦躁。
德胜门桥向北,滨河路上则是另一番景象。沿着河边的道路上,通过的车辆很少,车速与德胜门桥上车辆相比,快了许多。
滨河路上,路边上聚集了很多“休息”的出租车,几位出租车师傅围在一起看下棋。一名司机表示,只要把暂停标志亮起来就不算拒载。“最常去的就是德胜门这,习惯了。”
晚高峰时段,北侧滨河路上停驶的出租车排起了长队,七八米宽的马路北侧一字排开的出租车一眼望不到头,司机王师傅:“最多的时候,这马路两边都停满了车,中间就留一条小道。这个地方是家住在延庆的出租司机自发形成的交班地点,因为挨着去延庆的公交车。后来就成了司机避开高峰期休息的地方,聊聊天打打牌,有的也睡一会儿。”
滨河路自西向东的道路上,晚高峰时段,停了近300辆出租车。
一名司机告诉记者,早高峰时段他们也会停在这里,直到晚上九十点钟交班。“这个点路上哪哪都堵,拉活儿很郁闷,还挣不到多少钱。”这是他选择“趴窝”的原因。“涨价之后,这停的车少了一半,还是有许多人选择出车了,堵在路上一分钟一块钱也算不少了。”
今年2月份,北京出租汽车协会发布的“自律措施”要求,早晚高峰时段,应通过多种措施落实“禁止出租司机交接班”的规定,保证出车率。在开了10年的老的哥胡师傅看来,强制处罚并不能增加出租车上路数量。关键是解决交通拥堵,能够给予出租车司机一些奖励政策,才能保证出租车司机不在高峰时段选择停运。“虽说现在涨价了,但是打车人少了,高峰的时候空车也多了。有的乘客堵在路上下车了,只有我们自己堵在那里。所以,有的司机还选择‘趴窝’躲一躲。”
算账
停与跑的经济账
在北京约有6.6万辆出租车,选择在早晚高峰出车与否,每名的哥都有一本自己的经济账。
的哥胡师傅说,以五年承包期的单班车为例,份子钱为5175元。除去燃油补助外由出租车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担,每月需要交近4000元份子钱。
胡师傅说,涨价前早晚高峰遇到堵车或低速行驶时,每5分钟2元,堵车1小时乘客支付24元,勉强能与油钱持平,“这样的情况谁愿意出车,能挣钱,谁不想多拉活啊?如果在高峰时候歇了,睡一会儿,晚上有精神多跑点,能多挣一些钱回来。”
在胡师傅看来,他更喜欢晚上出来拉活儿,因为路况好,车能跑起来,“晚上跑一公里能赶上别的时候跑两公里,何况夜里11点之后,出租车可以涨价20%。”
租价上涨后,家住通州区的的哥吴师傅不再选择用“趴窝”的方式躲过高峰期,“以前我们就怕早晚高峰堵车,现在哪堵车都不怕。说句难听的,我们还就愿意往堵车的地方开。”在他的经济账本中,高峰时期,每堵车5分钟,加收4.6元还是让他能够接受的,“像我这样选择出车的司机也有很多,因为要是堵一个小时,不算里程钱,光堵车费就55块钱,再加上里程钱,一趟活怎么也得个百八十的。要是一早一晚都能拉一两个这样的,一天的份子钱就出来了。”
“我还没有碰到因为堵车,中途下车的乘客。”吴师傅说,但是调价后,打车的人确实在减少,早晚高峰同样有在路上扫街寻找乘客的情况。“涨价会暂时影响乘客数量,我希望也和2006年的提价一样,一两个月之后,大家都适应了这样的价格,打车的人也会多起来。”